脏腑上火,按摩这些养生穴位

 

上火是很常见的现象,而中医认为,上火的类型很多,对症治疗才能下火。脏腑“上火”了 按摩这些养生穴位迅速降火。人体脏腑水液代谢发生紊乱时,身体就容易出现各种“上火”症状,如鼻出血、牙疼、耳鸣、咽喉肿痛等等。当脏腑“上火”了,可通过按摩养生穴位来“降火”。比如肝火旺,按摩太冲穴能降肝火;肺火旺,可通过按摩合谷穴,来熄灭这把“火”。

 

肝“上火”了 ——太冲穴

 

中医认为,肝脏功能主要是“主疏泄、调畅气机”,水的运行有赖于气的推动,当肝有病变,则气机不调,气滞水停。肝火旺,常表现为口干舌燥、头晕、易怒、睡眠不稳定、身体闷热、舌苔增厚等。

 

通过按摩太冲穴可降肝火。太冲穴在脚背上,位于大足趾与第二个足趾之间缝隙向上,1.5厘米的凹陷处,是足厥阴肝经上穴位。在按摩此养生穴位前,先用热水泡脚约10分钟,然后用大拇指从下向上推揉3分钟。

 

肺“上火”了——合谷穴

 

中医认为,“肺主通调水道”,肺不好,容易生痰、口干等,肺“上火“往往表现为牙疼、鼻出血、咽喉肿痛、耳鸣、眼睛红肿、便秘等。

 

按摩合谷穴可降肺火。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上穴位,位于手背虎口处,于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间陷中。中医认为,大肠与肺相表里,临床上很多有肺火的患者,按摩和针刺合谷穴,往往收到较明显的疗效。

 

心“上火”了——心包经

 

中医认为,水液经肺的肃降作用后,还须以心脏为动力,才能随营气循经脉运行于体内。若心火过旺,会出现口干舌燥、心情忧郁、烦躁、失眠、舌尖发红等常见症状。

 

心包经按摩、拔罐或刮痧,都可泻心火。手厥阴心包经,为人体十二经脉之一,简称心包经。其走向是从左乳上方天池穴,往上行至腋窝,再沿手臂内侧中线,行至左手中指指端中冲穴。

 

脾“上火”了——内庭穴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水液,当饮入的水进入胃后,精华部分会输入到脾,进而输布到全身各处,滋润人体。脾有热时,水液的输布会受到影响,出现口臭、便秘、皮肤干燥、咽喉肿痛、牙痛、腹胀等不适症状。

 

按摩内庭穴可降“脾火“。内庭穴,足阳明胃经上的穴位。中医认为,脾与胃相表里,每天早晚用大拇指点揉此养生穴位100次,可以祛火润燥。

 

可见,不同脏腑对应不同的养生穴位。因此,进行穴位按摩时,一定要了解是哪个脏腑“上火”了,以便寻找正确的穴位,这样才能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更多关于上火怎么办的内容,推荐阅读:上火怎么办?清热降火吃什么好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查看更多: 上火怎么办 上火 清火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