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之湿+体内之湿 除湿气防春困方法集锦

 

惊蛰过后,万物苏醒,岭南开始潮湿多雨。在这个季节,空气中充满潮湿黏腻之感,让人由内到外都感觉不爽,很容易疲倦和昏昏欲睡,且四肢困重,像被裹住了手脚。这其实就是在中医眼里的“水湿困脾”引起的春困。

 

一、湿困从何而来?

 

外因:空气温暖潮湿

 

内因:脾胃运化水湿不佳

 

春困的现象在南方尤为明显,这主要是因为南方一到春天便是梅雨季节,尤其是岭南地区,海洋季风吹过来,让这一带潮湿多雨,空气中水分多,相对湿度大,因而更加容易出现“水湿困脾”从而引起春困。在这个季节,只要去学校或者办公室走一圈,常常可以看到趴在桌上睡觉的“瞌睡虫”。有些人还会嚷嚷一点劲儿都没有,手脚困重。此外,不少人还因为湿困,出现胃口不好、周身不爽的感觉。

 

对于中医来说,“春困”并不是病,它只是人体生理机能随着自然气候变化而发生的一种现象。广东省中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林嬿钊说,在冬天,人体的阳气内藏,皮肤表面气血流向大脑和内脏;进入春天后,自然之气呈现向外向上的萌发与生长之力,人体随着亦呈现气血向外之势。此时皮肤的毛孔舒展,体表气血增加,而供应大脑的气血则相应减少,类似于大脑缺氧,于是人们便会出现了懒洋洋、软绵绵、无精打采、昏沉欲睡的“春困”现象。

 

另外,中医还认为,春天是肝气所主导的季节,肝气旺盛,肝胜脾(木克土),脾胃不能很好地运化水湿,容易引起水湿内困,加上春季阴雨绵绵,外湿困阻脾胃阳气,引起人体气血运行不畅,经脉不通,所以才会感觉疲乏、嗜睡。更细一点来讲,阳气一天中也分“生、长、壮、老、已”五个阶段,而上午9点-10点是阳气升发的时刻,而此时由于水湿困脾,打破了原本的阴阳平衡状态,所以,这一个小时对于水湿困脾的人来说很难熬。

 

“由此可见,春困的发生与季节、天气和本身的脾胃功能有关。”林嬿钊说,春困的发生最主要有内外两个原因:一是外因,即季节因素。在春季,阳气生发,大脑的气血供应相对减少,人感觉缺氧,因而有昏昏欲睡的表现;其次是内因,即“水湿困脾”,脾胃运化功能差的人,水湿在体内得不到很好的代谢,在局部停滞,从而带来了湿气重的迹象,因而出现了身体困重的感觉。

 

二、哪些人易发生春困?

 

第一类:爱熬夜的“脾虚族”

 

脾的功能好,湿邪就不容易产生,也很难伤人。而经常熬夜的人,必定脾虚!脾虚一般会表现为舌苔发白、舌质嫩,可以看到齿印。人经常熬夜,睡眠不好,加上喜欢吃油腻的食物,很容易导致脾虚,即消化功能变差,不能运化水湿。而水湿反过来又加重脾虚的症状,外湿加内湿,就加重了春困的症状。

 

第二类:爱发脾气的“肝火旺”族

 

中医五行学说认为,肝属木,脾属土,肝木旺、脾土伤。肝旺使得血液耗散于外,导致脾胃供血不足,脾虚日益严重。脾虚导致化生血气不足,食物消化不完全,体内湿浊寒气堆积。简单地讲就是,肝气过盛就会伤了脾胃。

 

动不动就发脾气的人,其体内代谢也会受到影响,进入体内的水分均不能很好地代谢,以至于水湿在体内增加,会引起晚上失眠,白天嗜睡的症状。所以,春季要健脾胃,慎动肝火。如果平时肝火偏旺,有易急躁、心慌、失眠、头晕、头痛等症状,在这个时候也容易引起困乏。

 

林嬿钊还强调,中医有一个说法叫做“同气相求”,也就是说,本身湿气重的人,对外界的湿气也感应敏感;平和体质的人即便在潮湿环境中,也不一定会出现内湿;而体内有湿的人,在潮湿的环境里,就更加容易引湿入内。所以,容易内湿的人在这个季节更要注意祛湿了。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查看更多: 疗法 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