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微小编 2014-07-11 17:03:00
调查显示,我国多数人钙摄入量不足。中国人缺钙,但面对上百种补钙保健品,消费者究竟应该何去何从?当“补钙”已成为众多国人保健、强身的重要选择时, 当“补钙”也将演变为一种社会现象时,其背后的真相更是扑朔迷离,让人想一探究竟。
“全民缺钙”说法值得推敲
钙是人体中最重要的常量元素之一,它参与人体很多机能代谢,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人体中99%的钙储存在骨骼中,使骨骼具有一定强度,起到对身体的支撑作用。当人体钙摄入不足时,骨骼中的钙会释放到血液中维持血钙浓度恒定,以保证生理活动的正常进行,但这是以减低骨强度为代价的。因此,缺钙的后果首先是影响骨骼的健康。钙不足时,少年儿童的骨骼发育会受到严重影响。人体血液钙含量下降,会造成肌肉抽搐、腰背酸疼及骨质增生。
根据中国营养与保健品食品分会的统计,现在补钙类保健品在中国最受欢迎,销售额超过68亿元人民币。客观地说,目前补钙理念在国人心中的高认同度,与政府倡导和媒体宣传都有很大关系,所以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家家户户都放着一瓶钙”的现象。从上世纪90年代起至今,“全民缺钙”的概念已经炒作了十几年了。2001年,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显示,普通居民从18岁开始,每日的钙摄入量应该在800~1000毫克之间。中国居民每日单靠以米面为主的饮食,日均钙摄入量为391毫克,仅相当于推荐摄入量的49%。另有权威机构的调查数据表明,我国40%的儿童和60%的中老年人缺钙。
抓住“全民缺钙”的问题,企业纷纷推出钙保健品,你只要打开电视或翻阅报纸、杂志,随处可见的是“补钙”广告。如果你走进药店或到商场的保健品专柜,就会被盖中盖等五花八门、形形色色的钙保健品所包围。每一个对健康没信心的人不禁会问:“我是不是也该补钙了?”
虽然中国大部分人钙摄入不足,但由此得出了“全民缺钙”的结论,仍然受到了质疑。有关营养学专家却指出,在我国居民中钙缺乏性疾病患者所占比例并不高,不会超过20%,因此“全民缺钙”的说法不准确。
钙质过量会导致结石等疾病,随意选择“补品”过犹不及
这些年来,随着对保健品行业监管的日趋规范,正规厂家忽悠百姓的情况大大减少了。但也存在着夸大宣传问题。不少消费者在不了解自己究竟是否缺钙的情况下轻信广告,选购所谓最佳的钙制品,或是干脆就在测试骨密度的保健品商店,听信测试者的谎话买钙制品。专家提示,在购买服用补钙保健品过程中,需要更多的营养保健知识,这样才能正确选择适合自己的补钙保健品。其实,不管任何食物或营养品的补充皆是“过犹不及”,钙质若摄取过量,则可能会造成身体各部位的结石、便秘,若长期摄取过量,甚至可能会造成骨头的质量变差更易造成骨折。依据统计报告,国人平均每日钙的摄取量为700毫克,故每日钙质的补充量最多不可超过1000毫克。
首先,要清楚不是人人都需要补钙。补钙保健品含有一定量的功效成分,能调节人体机能,因此只适用于特定人群。如抵抗力较差的老年人和儿童,身体虚弱、大病初愈的人或者是缺乏某些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人。
其次,应先咨询医生。正常的成年人通过膳食能获得身体所需的营养元素,如果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习惯,不需要额外通过保健品补充。对于通过膳食仍不能满足其营养需要的人,要先经过专业的检查,在医生指导下选用。
再次,勿轻信宣传。不要轻信所标百分比,如吸收率、有效率、治愈率、使用率等。消费者在购买补钙保健品时一定要注意包装上有无生产产地、厂商、小蓝帽的批号等。保健食品外包装上应印有专门的“保健食品”标志,其下方印有“保健食品批准文号”。还可登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相关网站查询,辨别真伪。此外,最好选择天然制品,不要随意选用宣称具有治疗功效的补钙保健品。
许多家长误解了补钙的作用,以为单纯补钙就能给孩子补出一个健壮的身体,把钙片作为“补药”或“零食”长期给孩子吃是错误的。根据国外的研究表明,儿童长期服钙过多会使血压偏低,增加日后患心脏病的危险。眼内房水中的钙浓度过高,可能沉淀为晶体蛋白聚合,引起白内障;尿液中钙度过高,在膀胱中容易形成结石,给尿路埋下隐患。如果同时摄取较多维生素D,肝、肾等重要的生命器官都会像骨骼一样“钙化”,后果非常严重。另外,体内钙水平升高,可能抑制肠道对锌、铁、铜等元素的吸收,孩子易患微量元素缺乏症。因此,您家里的孩子是否需要补钙,到底要补多少,还是要请儿科医生指导,决不可滥补。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