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微小编 2014-06-05 09:03:00
在炎热的夏季,多地先后出现集体食物中毒事件,在医院急诊科,上吐下泻、类似急性胃肠炎症状的病例也在增多,其中不乏食物中毒者。那么夏季如何饮食预防食物中毒呢?
专家介绍,在各类食物中毒事件中,细菌性食物中毒最为常见,占到一半以上,多与人们误食感染了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细菌的食物有关。眼下进入夏天,气温逐渐升高,湿度逐渐增大,细菌繁殖更快,食物受感染腐变的几率增高。建议市民无论在家或外出就餐,要多留意食物的性状,一旦发现异常要果断弃食。另外,进食河豚、毒蘑菇等有毒动植物风险大,切莫图新鲜好奇“以身试毒”,以免毁了健康甚至丢了性命。
6月10日以来的短短一周内,全国各地发生多起集体食物中毒事件。某医科大学教授也介绍,近段时间,出现上吐下泻、似乎急性胃肠炎症状的病例也在增多,其中不乏食物中毒者。
专家称,据广东卫生部门公布的数据,去年全省一年共发生96起食源性疾病暴发(即食物中毒)事件,累计发病人数1037人,死亡6人。发生在宾馆饭店的中毒起数和人数均最多。其中,细菌性食物中毒共49起,是导致中毒起数和中毒人数最多的主要原因。
【专家提醒】湿热天利于细菌繁殖 感染性中毒风险增大
“从临床的观察来看,因误吃感染细菌的食物中毒的案例确实占了大半。”专家介绍说,食物中毒主要有四类:细菌性食物中毒、动植物性食物中毒、真菌性食物中毒和化学性食物中毒。其中,细菌性食物中毒病例最为常见,占到50%以上,主要是由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大肠埃希氏菌、葡萄球菌等引起的。
特别是每年进入夏天,温度、湿度逐渐升高,20多摄氏度至30多摄氏度的湿热环境对多种细菌的滋长尤为有利。在这种条件下,食物加工或储存不当,病菌很容易感染其中,在短短两三个小时内就能大量繁殖,埋下致病祸患。
专家介绍,多起群体性的食物中毒多因细菌性感染所致。出现中毒事件的企业或学校的饭堂事后调查多存在卫生状况不良、食品加工和储存不当的现象。比如,处理生熟食品时使用的刀、砧板、容器不分,也不洗手,导致熟食或凉拌食物不知不觉交叉感染上致病菌;再如,有些饭堂上一顿的剩菜来不及妥善保存,放了几个小时重新拿出来卖,导致菌群超标甚至完全变质。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