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要谨防“季节性情绪失调症”

 

冬天因为气温比较低,很多人到了冬季就逐渐进入静养模式,整个人不仅表现出消极的意志,还整个处于慵懒的状态。专家表示,进入冬季后,要警惕这些“季节性情绪失调症”的症状。那么我们冬天应该如何预防“季节性情绪失调症”呢?

 

科学家们发现,冬天的黎明和黄昏会造成部分人无精打采和轻微的精神沮丧,甚至在某些人身上还会引起严重的意气消沉。此种现象科学家们称之为“季节性情绪失调症”。有这种病症的人一进入秋天和冬天时就会处于一种似睡非睡、时睡时醒的状态,精力明显消退。但他们不像其他的精神沮丧症患者,他们的胃口很好,而且还喜欢甜食。

 

据研究,患“季节性精神失调症”的人主要是人体的生物化学受光影响所致。光能通过松果体作用于大脑,这个小腺体能分泌出诱人入睡的激素,名叫“褪黑激素”,它不但会使人意气消沉,而且还会造成人的思维迟钝。美国国立精神病学院艾尔弗雷德.利维在实验中发现,强光可减少人体褪黑激家的含量;人们可通过调节黎明和黄昏来改变人体褪黑激素的产生。因此,为了帮助那些体内生物钟在正常时间慢几个小时的“季节性情绪失调症”患者得以摆脱这种沮丧局面,科学家们提出了如下3点解决的办法:

 

一是晒太阳。凡是有这种症状的患者体内的生物钟通常比正常人的生物钟慢数小时.因此必须劝他们早点起床,到户外去晒太阳,以便加速体内生物钟的运转。

 

二是光线疗法。科学家们已发明了一种模仿太阳光谱但比户内的正常照明亮5倍的特殊光线.每天早晚置病人于这种光线1米之距.每天光疗5小时,连续3天之后,便能初见成效。

 

三是通过某些光线的波长或颜色来影响人体的褪黑激素。科学家们发现青蓝光对褪黑激家的灭活力最大,而紫光或红光则会轻微增加褪黑激素的产生。另外,科学家们还发现光线越强,褪黑激素越少。但科学家们告诫患者不要搜自作光线疗法,应在医生的严格指导下进行,最有效的办法还是早起床,好处多。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查看更多: 季节性情绪失调 情绪失调 冬季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