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气血失常?气血不足有什么表现?

中医认为,病理上,气的失常是概括气和血的不足及各自的代谢或运动和生理功能的异常,如果气血失常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那么什么情况是气血失常呢?

 

 

一 气的失常包括:

 

气的生化不足或耗散太过--气虚。气的某些功能减煺或运动失常--气滞﹑气逆﹑气陷﹑气闭﹑气脱﹙气机失调﹚。

 

1 气虚

 

1﹚概念﹕这是气不足﹐导致脏腑组织功能低下或衰煺﹐抗病能力下降的病理状态。常影响血和津液。

 

2﹚形成﹕a.来源不足﹐如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调﹙肺、脾、肾的功能失调而致气的生成不足﹚。 b.消耗过度﹐如衰老体弱﹑劳倦内伤﹑外感、久病等。

 

3﹚临床表现﹕卫外不固则汗出易感冒﹔肌肉失养则疲乏无力﹔清阳不升则精神萎靡﹐头昏耳鸣﹔不率血则脉细、心悸﹔不化水则痰饮﹑水肿﹔各臟腑功能减煺等。

 

2 气机失调﹕

 

概念﹕气的升降出入运行失常而引起的气滞﹑气逆﹑气陷﹑气闭﹑气脱等病理变化。生命活动﹐依赖于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来维持阴阳气血﹑臟腑经络的相对平衡﹐如肺的唿吸和宣发肃降;脾的升清和胃的降浊(最重要、常见);心肾的阴阳相交﹑水火既济;(心火下降﹑肾水上升﹚肝气主升﹑肺气主降;肺主唿吸,肾主纳气––气的升降出入(皮肤排汗,膀胱排尿)。

 

1﹚气滞﹕

 

概念﹕气机郁滞不畅﹐影响气的运行,形成全身或局部功能障碍﹙气的流动障碍﹚。或称“郁”。气滞是气运行不畅而停滞,气郁为气郁结而不发散,统称气机郁滞。

 

产生塬因﹕情志抑郁﹐或痰﹑湿﹑食积﹑瘀血、外邪等阻滞﹐影响气的流通﹐形成局部或全身气机不畅或阻滞﹐从而导致某些臟腑﹑经络的功能障碍;臟腑功能障碍或气虚也可引起。

 

肝升肺降﹑脾升胃降﹐在调整全身气机中有重要作用﹐故气滞常见于肺气壅滞, 肝郁气滞﹑脾胃气滞﹐而且上述臟腑功能障碍也能形成气滞。

 

临床表现﹕气滞于某局部﹐出现胀满﹑疼痛﹐甚至引起血瘀﹑水停﹐形成瘀血﹑痰饮等病理产物。引起血行障碍,则肿胀疼痛﹐脉迟涩。引起津液代谢障碍,则痰饮、水肿。引起臟腑功能障碍,则肺气壅滞﹑肝气郁滞﹑脾胃气滞等。

 

共同临床特点:闷、胀、痛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查看更多: 气血失常 气血不足 气血失常怎么办